2011年波爾多期酒開始銷售以來,中國買家的表現(xiàn)讓法國酒莊莊主們非常失望。因為正是中國買家對2009年和2010年期酒的一擲千金,使波爾多葡萄酒的價格一路飆漲,最高的品牌漲幅甚至達到十幾倍。這其中,溫州資本的身影也包含在其中。有媒體評價:中國超級富豪掠奪式的需求讓葡萄酒期酒價格失去了理智,也使期酒傳統(tǒng)的最大客戶歐洲和美洲買家離場。
回歸是必然,但價格下降的幅度卻難以預測。現(xiàn)在價格已經(jīng)塵埃落定,在一線酒商給出的一級莊期酒價格名單里,拉菲發(fā)行價為420歐/瓶,瑪歌、奧比昂為360歐/瓶,較去年有30%~45%的降幅。這一降幅并沒有打動歐洲和美洲的買家,進場意愿仍不強烈。而現(xiàn)實情況是:不但有部分投資者心生抱怨開始憤然甩貨,還有投資者轉而購買其他產(chǎn)地的期酒。這種狀況持續(xù)下去,也是莊主們不愿看到的。
這種背景下,喜歡“買漲不買跌”的中國投資者正陷入兩難。在葡萄酒投資的三種形式中,期酒銷售只是法國酒莊銷售葡萄酒的一種方式,并不是投資方式。因為葡萄酒釀造需要一段時間,每年出產(chǎn)的葡萄酒,按當年的葡萄質(zhì)量提前給出預期價格,由酒商購買,莊主可以提前拿到資金用于生產(chǎn),這種銷售傳統(tǒng)已有百年。然而,不少中國買家卻把這種銷售方式當做投資機會而進行大肆買斷、爆炒,從而造成近兩年期酒價格水漲船高。對于這些酒,許多中國投資者并沒有像歐美買家一樣是為了收藏和自飲,而是純粹的炒作,只在意最后接棒的是誰,并不在乎葡萄酒消費本身。
今年,市場形勢變化了,相比價格的下滑,中國買家的投資意愿下滑更嚴重。正如巴菲特所說的“別人恐懼我貪婪”,用在期酒市場一樣有道理。這次大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國買家熟知拉菲、拉圖退出了期酒市場,而其他并不為大家所熟知的品類因為前幾年沒有被爆炒,價格反而仍在合理區(qū)間。比如,來自波爾多左岸的lynch-bages(林奇巴列),價格仍保留在五六百歐,其性價比非常具有投資價值。
因此,可以預計:在期酒價格普遍回歸后,將會吸引歐美買家重新入場,也會重新推升價格和銷量,投資價值會重新凸顯。而這類品種在今年或許會成為值得中國買家關注的熱點。